本篇文章1920字,读完约5分钟
买菜不去市场,动手机送到家里。 受疫情影响,各大生鲜EC平台订单量明显增加,但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不少客户再次回到菜市场、超市买菜。 而且,在这个繁荣中,生鲜EC平台面临的利润薄、消耗高、物流高等课题依然没有解决。 订单下跌,难题需要解决,因疫情而红火的生鲜电商保鲜期有多长?
虽然一天发送了100张以上,但是现在是60张左右
上午10点半,是准备午饭的时间了。 箱马平台配送员王海军来到上海永嘉路一居民区,快递客户购买的蔬菜、猪肉。
受疫情影响,许多老年人也学会了用手机买菜,生鲜业者越来越多的进入了家中。 但是,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很多人再次回到蔬菜市场购买蔬菜。 这种变化直接体现在王师傅的配送量上。 虽然一天100张以上,但从4月中下旬开始订单量逐渐减少,现在稳定在一天60张左右。 王海军说
生鲜企业的订单量下降,不仅仅是王老师的个人感受。 上海浦东云山道是买菜的前置仓,站长张涛说,该网站每天的配送量从疫情期间最高峰的每天1800张以上,下降到了现在的1200张左右。 据悉,钉菜已在上海建设250多个前置仓,中心城区配送半径3公里,郊区5公里。 但是,虽然订单量下降了,但客单价从疫情前的每张80元上升到了120元。
订单下跌是因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生产生活秩序恢复,菜市场再次热闹起来。 在上海闵行的菜市场,许多摊主对记者说。 目前,地摊每天的客流量和流水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一位蔬菜摊主表示,疫情前,每日流水1600元左右,随着夏季升温,近期叶菜类蔬菜价格上涨,目前每日流水还略有增加。
利润薄,物流贵,客流量窄依然老大难
虽然有波动,但这次疫情客观上为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会。 箱马鲜生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侯毅分析,与今年1月相比,4月箱马平台订单量比疫情期间略有下降,但上升了50%。
侯毅说,这是因为疫情期间,很多年轻人都学会了做饭,特别是80后90后的顾客,很多老年顾客也开始用手机点菜,顾客群体进一步扩大,顾客对在线经济的感知度、信任度大幅提高。 很多人的生活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更加重视家庭和亲情,想在家做饭。
另一方面,在生鲜电商领域,有几个老大难的问题。
利润微薄。 相关领域的报告显示,生鲜领域的平均毛利为15%左右,远远低于化妆品等毛利较高的领域。 如果这是由生鲜领域的优势决定的,蔬菜、鱼、肉类等,从生产到人们的餐桌,加工环节都不足,不容易增加附加值。 这是因为溢价空间不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鸡蛋、西红柿等不是龙虾等高附加值商品,而是生鲜EC平台上最喜欢购买的菜肴。
从2005年开始,萝卜、吉及生、易果生鲜等生鲜EC平台陷入线下门店、线下平台无法开通等风波,究其背后原因,扩张迅速、毛利低等造成的资金链紧张和断裂是重要原因
消耗高,物流高。 生鲜产品保质期短,有些菜需要冷链运输,这进一步抬高了价格。 上海市民周说:“最近在生鲜EC平台上买了两次菠萝,但由于质量问题,建议送货人送货时选择退货。
群体扩大天花板。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与其他成本网络平台相比,生鲜运营商在价格上总是没有特点。 中老年客户对价格很敏感。 因为这部分费用群体在疫情过后有被淘汰的现象。 与其在生鲜EC平台上购买蔬菜,不如在蔬菜市场上购买、观看、触摸、新鲜、购买更放心,有价格也有便宜的菜肴。 据客户陈先生介绍,以菠菜为例,生鲜EC平台每斤5.5元左右,但在家附近的菜市场,每斤便宜1元以上。
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两条腿走路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85239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20.7%。 相比之下,生鲜企业的渗透率远远低于综合企业。 根据相关市场机构的数据,中国生鲜电商领域的渗透率只有3%到4%。
疫情稳定,客户再次回到菜市场、超市,生鲜电商该如何实现破局? 在这方面,需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顾客体验,降低运营价格。 据上海浦东生鲜电商前置仓相关人士介绍,网站每天以100份的量进货虾的配送量,这是基于前期费用数据的积累,实现了精细化运营。
除数字化手段外,各平台也在进行相应的模式创新。 为了降低价值成本,除了一线城市普遍使用的仓储店一体前置仓等模式外,生鲜EC平台还尝试第二天自行提案,客户提前一天下单,平台不需要前一天大规模准备,根据客户单品类准备即可。
我们将建立新的供应模式,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将在全国建立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从农产品产品到商品,更好地满足客户对商品质量的诉求。 侯毅说,盒马还在努力宣传汽车的自我提案模式。 也就是说,顾客在线下单,把车开到指定的地方,工作人员购买的料理放入后备厢,提高购物体验。
标题:财讯:利润薄 客群窄依然“老大难” 生鲜电商“保鲜期”有多长?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10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