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84字,读完约9分钟
随着主要经济体纷纷解除封锁措施,世界经济逐渐进入复苏轨道。 高频数据显示,4、5月以来,经济活动触底回升。 全球gdp同比见底(-8.6% ),预计将恢复到明年第一季度疫情前3%的增长水平。
在第二波疫情中,世界会出现v型复活吗? 疫情是如何长久重建世界和中国经济的? 世界地缘政治的新趋势会对产业、企业战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世界经济将呈现v型复苏
本轮经济衰退和复苏总体呈v型,原因有三。
第一,这次危机本质上是疫情带来的外部冲击,而不是内生冲击。 疫情防控措施导致经济活动放缓,但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相比,此次危机前,发达经济体内部失衡状况温和,金融体系更加稳健,居民杠杆率处于合理区间,因此经济复苏速度较快。
第二,现在的公司去杠杆的压力温和。 全球非金融私营部门的杠杆率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迅速下降,近年来趋于稳定,在这一周期中缓解了公司的举债压力。
第三,政策力度强,货币财政双管齐下。 这个周期各国的经济刺激反应迅速,仅4个月全球政策利率就降至历史低位。 并且改变了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财政和货币刺激协调、双管齐下、过去十年来货币雷声大、财政雨点小的优势。 最主要的四个发达经济体的总财政赤字将从占全年GDP 5.6 %的水平扩大到今年16.9%的历史高位。 而且,4家主要央行今年和明年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达到gdp的28%,远远超过金融危机时的7.1%。
目前市场仍对v型复苏抱有怀疑,特别是担心国家疫情复发、压力过大、后续政策刺激力度难以预料等三重阴霾。 关于这三个问题,笔者认为如下。
首先,如果疫情有二次复发现象,很多国家都可以控制。 与疫情初期相比,目前各国核酸检测能力大幅增强,疫情防控手段提高,推进社会交流疏导措施也形成对比,不太可能再次进入大规模封闭城市止步。 此外,目前医疗系统面临的压力已大大缓解,公共卫生部门已做好准备。 此外,疫苗研发的进展也可能为世界打赢这场战斗带来曙光。
其次,客户行为将稳步复苏。 目前,一点经济大规模失业潮和常态化的社会交流疏导措施是否明显恢复了拉动费用? 根据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经验,费用可以领先于就业市场的回暖。 美国支出在年三季度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失业率相对于峰值水平略有改善。 同样,欧元区的支出水平在年四季度基本回升。 即使失业率稳定在10%左右。 另外,此次危机之前的家庭资产负债表比较稳健,政府与受困群体相比,给予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也为复苏奠定了基础。 当然,常态化的社会交流疏导措施会带动特定领域的费用(国际旅游、户外娱乐、网上购物),但费用行为的转换会产生新的费用增长点(网上费用、周边旅游、国内旅游等),导致部分对冲其他费用领域的损失。
另外,政策刺激材料是可持续的。 鉴于目前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生产差距依然很大,各国政府将继续采取积极的政策取向。 以美国为例,预计今年将有1万亿美元的新财政刺激,政府赤字规模将上升到194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疫情从三个方面重建发达经济体
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生产率:这场危机可能使发达经济体的在家工作模式更加普及,使以前脱离劳动力市场的一些群体(女职工等)重新就业。 儿童抚养问题过去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和收入水平,普及在家工作有助于增加女职工就业和提高经济增长潜力。 此外,这种冲击还可能加速企业向在线业务模式的转型,并通过云计算、自动化、大数据等高效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疫情下服务业首当其冲,特别是在餐饮、酒店等领域,客户风险偏好的增加和中小企业流失的担忧会导致餐厅和其他服务机构的减少,但这些服务业的生产率增长率明显低于制造业,整体经济结构反而更有效率。 服务业也将被迫建立更有效的在线模式。
费用行动:普及在家工作对不同领域有很大影响。 在服装、餐饮、交通等领域,可能会面临客户相关支出削减的影响。 经济前景的不明朗也促使家庭增加防御性储蓄。
居住行为:在家工作消除了地理限制,允许员工选择更远的地方作为居住地。 对城市居民来说,在家工作仍然可能会喜欢独立的租赁住房,尽管支付能力受到限制。
中国先于其他国家进入复苏轨道
由于疫情提前得到控制,中国比其他国家更早进入恢复轨道,制造业和建设投资两大引擎已经于4月恢复。 接下来把接力棒交给费用和服务业。 预计gdp同比增长率将在第二季度由负转为正,今年第四季度将达到约6%的潜在增长水平。 年增长2%,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增长的。
目前,中国经济全面复苏仍面临就业和外需两大挑战,但也有亮点。
其一是减税下降费、海外费用回流、就业压力缓解。 笔者预计下半年的费用增速将有明显改善。 这是因为减税减费政策对中小企业和就业起着正面的作用。 前期被控制费用的诉求进一步释放,是疫情下出国旅游减少引起的费用回流。 中国客户每年在海外消费约2600亿美元,贡献了世界奢侈品三分之二的增长,化妆品一半的增长。 其次,这部分费用有望回流国内,国内费用将占主导地位。 这对教育、奢侈品、化妆品、免税商品和旅游费用等相关领域也有很强的正面作用,对我国经常账户有正面意义的去年2600亿美元的境外费用是我国经常账户项目服务项目逆差的首要来源之一,在费用回流下,
其二,虽然外需疲软,但中国市场份额继续在逆市上升。 海外经济衰退,中国出口订单从2月开始一直下降,预示着短期内出口增速的下降。 但值得观察的是,中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仍在过去三年持续上升,表明中国在价值链上上升,出口相对于其他国家仍保持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下半年反弹,出口在未来几个月见底,将逐渐转暖。
其三,政策支持将继续下去。 今年广义的财政赤字大幅提高,其中一部分用于增加公共投资,特别是新基础设施、城市群互联互通、旧城改造等行业,另一部分为减税降低费用,包括减免公司社会保险缴费负担。 此外,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以支持政府债券的进一步发行。 最近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回升,反映出中国正在逐渐恢复常态下的利率环境,以免进行超低利率环境下的资金对冲行为,但货币政策和信贷环境并未彻底转为紧缩。 未来几个月国债每月发行量可以达到1万亿元左右,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进一步合作协调必须悄然进行,以防止政府债务挤出民营部门的信贷,社融可以将同比增速维持在目前较快的水平。
在物价方面,随着供需缺口的缩小,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带来的通缩压力将于今年下半年逐渐缓解,进入明年一季度或再次通胀轨道。
三大改革帮助中国经济应对逆全球化现象
疫情过后,世界加速了从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进入多极世界。 大摩的142名分解者和宏团队一起,最近发表了蓝皮书,聚焦这个世界地缘政治的新趋势,对产业、企业和经济的影响。 预计中美将在科技、地缘、医疗、经济行业展开全面竞争。 多边机制依然萎靡不振,欧日和其他经济体验在差距中平衡,努力不放过两边的经济机会。 跨国公司改变战略,适应新形势。
中长期来看,预计中国2022-2024年年均经济增长率将降至5%,但其中全要素来自生产力的贡献仍维持在2.3%的年均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居首位。 这将是未来三大改革新的城市化、产业链进一步开放,人民币资产国际化将由中国在人口、债务、逆全球化浪潮中面临的增长压力带来。
新型城市化:中国城市化2.0结合新基础设施、要素市场改革,两条腿走路。 新基础设施(如5g、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的快速发展可以短期用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可以长期促进智能城市的建设和生产力的提高。 此外,我国已确定要素市场改革方案,通过土地、公共资源改革,促进经济资源在几个主要城市群的比较有效配置,提高人口和产业集聚效应,解放生产力。
产业链进一步开放:为应对逆全球化现象对供应链的冲击,中国将加快扩大市场开放、改善国内商业环境。 此外,还将加快半导体和软件等科技行业的生产国内化,降低外部冲击。 除了这些措施外,中国庞大的费用市场还将继续吸引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 外资企业越来越多地在中国使用,开拓中国战术(为在中国生产首要服务国内市场),即国内大循环经济结构。
人民币资产国际化: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经常账户进入结构性赤字,政府将深化监管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开放,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流入。 qfii、rqfii将扩大改革,为债券投资和股市投资提供风险管理对冲工具,加强上市公司监管,有助于吸引优秀企业到中国上市。
在世界呈现多极世界的经济形势下,大摩通过详细调查,拆除了全球35个领域市值达31万亿美元的近600家企业,根据对全球化的依赖度和脱钩的难易程度,将全球企业分为4个象限。 据悉,中国有近1/5的龙头公司,在新的快速发展环境下很可能成为地区冠军,首要分布在互联网、旅游和娱乐、支付、公司软件等行业。 迄今为止的全球化冠军有可能成为新秩序下的输家,如美国22%以上的大企业分布在半导体、网络、飞机、汽车等行业,或在未来多极世界失去市场份额等。 医疗、金融、娱乐、奢侈品等行业的全球企业,由于门槛高,领域护城河的效果很强,有望在多极化的世界中继续保持竞争力。 (邢自强)
标题:财讯:根据全球经济呈现V型复苏 三大改革助中国经济应对“逆全球化”现象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9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