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8字,读完约3分钟

央行分别于8月21日、24日、25日三次展开14天逆回购操作,这种截至非月末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的非常规措施,引发了市场对央行锁定缩短、资金利率上升的担忧。 对此,市场人士认为,央行意在维持月末资金面的稳定,不需要过度解读。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认为,结合昨天央行仅开展2000亿元7天的逆回购操作,央行最近14天的逆回购投入的目的是释放较长的金钱稳定资金,而不是较短的回购长。

央行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频繁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后,前期吃紧的资金压力得到缓解。 昨天,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shibor )短端品种多有回落,其中隔夜shibor下行33.9个基点报1.63%。

整理央行逆回购投入的历史,从年8月底到年末,央行频繁启用14天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资金,缓解流动性供求压力,还因锁定短放长而带动资金价格上涨。 此后,从年初到年初,为了配合外部汇率的稳定性和内部举债、防止资金空转等要求,央行多次在14天逆回购的常态操作中采取28天逆回购的方法,替代了7天逆回购操作,大大减少了市场流动性的投入力度。

财讯:央行近日连续开3次展14天逆回购操作 维护月末资金面平稳

从2003年3季度开始,14天以上期限的逆回购操作集中在春节前后、季末、年中年末,集中在当月中下旬。

但是,此次央行恢复了14天的逆回购,打破了去年3季度以来的操作规则。 这是因为引起了市场的预期:另一方面,这次回购是14天的逆回购不是季末的时候。 另一方面,8月21日和24日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以维持月末的资金面,央行8月25日重启的14天逆回购似乎没有明显的必要性,7天逆回购足以满足月资金的诉求。

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债券利率横盘已久的市场环境下,央行这一操作引起了市场的担忧。 对此,多家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央行最近3次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的主要原因是保持月末资金面的稳定性,不具有货币政策转换的特殊含义,不需要过度解读。

中央银行无缘无故也没有提高资金利率的动力。 最近央行恢复了14天的逆回购操作,可以看作是辅助对冲流动性缺口,而不是锁定短放长。 屈庆认为,首先,受前期公开市场大额净回笼和利率债务集中发行的影响,银行体系出现了明显的资金缺口。 据他测算,4月至7月超储蓄率从2.0%降至1.1%,低超储蓄率再加上纳税、支付、结构性存款压降带来的结构性资金诉求,导致前期资金紧张。 并且,纳税后,有跨月的诉讼,跨月利率债务的供给和再释放,为了对冲,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 其次,最近7天和14天的逆回购都处于投网状态,这与全年央行锁定短放长操作有明显区别。 此外,资金和债券利率的上升不利于金融机构全年实现向市场主体出让1.5万亿元利润的目标。

财讯:央行近日连续开3次展14天逆回购操作 维护月末资金面平稳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确表示,8月国债集中发行,财政支出节奏放缓,银行系统流动性缺口巨大,央行意图扩大流动性投入,补充流动性,而不是变相增资。

明显的估值表明,央行将继续投入大量流动性,逐渐缓解资金压力,在月末资金利率从高点回落后,消除市场担忧。 投资者明确表示短期内可以关注债市超跌反弹的机会。

标题:财讯:央行近日连续开3次展14天逆回购操作 维护月末资金面平稳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5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