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0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发出通知,确定年开展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监督,并结合各地实际,要求年上半年对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落实情况组织进行监督检查,政策未能落实 将教师工资收入保障纳入国内充分体现了国家提高教师待遇水平的决心,是广大教师的重大利好消息,下一步工作的关键是如何抓好落实。
持续稳步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不是暂时的工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首先需要在各地确立系统制度观。 系统制度观是指正确把握制度脉络,以协调的思维重新审视制度并加以落实。 从历史上看,此次国内引进不是孤立的行动,而是提高教师待遇系列制度的必然扩张和重要保障。 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必须在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以上,但由于教师身份缺乏确定规定等原因,政策不能全面有效执行。 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确立公立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务员的特殊法律地位,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期联动机制,在决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一考虑当地公务员的实际收入水平,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在当地 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录取效益的意见》和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相继印发,再次确定了教师的收入水平。 由此可见,上述文件组对教师收入的定义和要求具有很强的内在一致性,需要各地掌握系列制度的脉络和规定,这是切实提高教师收入的基础。
另外,我认为对于地区教育费的投入,有必要决定三个优先事项。 第一是教育投入优先。 各级人民政府要优先保障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的着力点,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使教师成为全社会尊重的职业。 二是政策落地优先。 各地要加强省级统筹,强化政府责任,调整支出结构,优先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收入政策。 三是工资支付优先。 各地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职工的工资发放。
落实教师工资水平政策,需要各地加强主体责任,建立问责机制。 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必须在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以上是法律的确定规定,但为什么有些地方多年来一直没有真正落实? 除了经济快速发展不均衡、地方财力稍差等客观困难因素外,教师工资支出责任不完全明确和问责机制不到位也是重要因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录取效益的意见》确定,要加强政府责任,用三年时间处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不符合要求的地区要限期纠正和达到。 因此,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承担主体责任,建立路线图和时间表,建立明确的问责机制。
不仅要落实国内的要求,还要在各地探索和解决挑战。 也就是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的长效联动机制。 在考核绩效工资总量时,统一考虑当地公务员的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在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以上,是长期机制的重要部分,但仅保障绩效工资总量是不够的 教师的工资问题之所以受到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是因为诱人的工资水平能提高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吸引、保存和激励优秀教师。 目前的政策是比较教师和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但是所有地区是否都适合以公务员为唯一参照对象进行工资总量的统一? 毕竟教师和公务员的工资相对独立,与其他职业缺乏比较和联系。 笔者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比较教师和其他职业的工资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与物价水平相关或与经济快速发展水平相关,建立教师绩效工资的定期增长机制,确保教师工资增长与实际购买能力相匹配。
(作者王凯是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标题:财讯:提高教师工资须树立长效联动机制 保障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吸引力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19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