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04字,读完约7分钟
近日,香港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消息显示,金辉控股已经通过上市审查,预计10月29日在港股正式上市。
金辉控股此次ipo发行价区间为每股3.50-4.50港元,基础发行规模6亿股,可超额发售0.9亿股以下,最高募集资金31.05亿港元。
按照这个节奏,金辉将成为继港龙地产之后,今年实现第二家ipo的内地房企业。
由于中国内地严格的监管政策,近年来房企难以通过ipo的方法登录a股,港股由此成为公司登录资本市场的首选。 从2004年开始,内地房地产开启了香港ipo潮。 年,港股完成ipo的公司分别为7家和6家。
今年以来,出现了10多家房企在香港上市的消息,但在金辉之前,只有港龙地产的公司完成了ipo。 解体者认为,高质量公司越来越少,成为ipo通过率低的主要原因。 而且,随着领域分化的加剧,一点也无法赶超的小房企似乎很难进入资本市场的法律视线。
对房地产业来说,资本船票真的不够吗?
40强房企业只上市了一家
金辉1996年从福州开始,2004年开始全国化布局,2009年将总部搬迁到北京。 目前,金辉已进入全国16个省和直辖市、31个城市,拥有16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
根据易居克和瑞的统计,年金辉控股的全口径销售额为888.6亿元,排名第40位,权益销售额为661.6亿元,排名第37位。 按照这个标准,目前全国房企40强中,只有金辉和祥生两家无法上市。
金辉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
年,金辉首次将上市申请书交给香港证券交易所,但未能成行。 之后,金辉尝试登录a股,并于年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6亿股以下的股票,募集60亿元。
但是,由于政策监管严格,年来,住房企业在a股市场的ipo尝试并未成功。 年初,金辉自愿撤回a股上市申请,并于3月25日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 9月25日,金辉再次交出手表,更新了部分财务数据。
最新版股东本显示,截至今年8月31日,金辉控股尚未结算的预售房款(合同负债)为713.84亿元,较以往更新数据大幅上升。
招录显示,年、年及年,金辉控股收入分别为人民币117.77亿元、159.71亿元及259.63亿元,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48.5%。 同期,金辉的毛利分别为37.92亿元、48.26亿元、56.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2%。 年上半年,金辉实现营业收入109.72亿元。
在土地储备方面,截至今年7月31日,金辉总土地储备为2908.2万平方米,其中二线城市和核心三线城市土地储备达到93.3%。
在债务方面,年、年、年、年4月30日,金辉控股扣除合同债务后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8%、50.7%、47.7%、46.6%,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债务水平优于领域多数企业。
10月14日,惠誉提高了金辉的评价,评价结果为b,展望迄今为止稳定的调整,为其加分。 惠誉表示,此次上调结果反映了金辉市场地位和财务杠杆的改善,包括低于同行业的非控制性权益(约20% )、杠杆率的持续优化和债务结构的改善等。 集中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土地储备高质量,总建筑面积充足,足以满足未来长期的开发诉求。
资本的风口渐渐远去
由于规模大、财务健康,金辉预计此次ipo规模将超过30亿港元,成为继年正荣后,港股ipo募股规模最大的房企。
但这一成绩并不代表今年房企ipo的大形势。 今年年初上市的港龙房地产,募集资金规模不足15亿港元。
年有7家内地房企在港上市,共募集资金98.3亿元。 年香港上场内房企业6家,募集资金86.9亿元。
港龙地产、金辉控股集团之后,目前排在港交所的房企有万创国际、海伦博斯房地产、奥山控股、三巽控股、大唐房地产、鹏润控股、上坤控股、领土控股、当地房地产、三巽控股。 除祥生外,其余均为中小房企业。
从这些公司的资料来看,规模小、区域布局集中、负债率高、融资渠道单一、融资价格高是其首要特点。 鹏润控股的情况下,只有9个项目,全年利润分别为3.57亿元、2.24亿元,利润不足亿元。
另一家拟上市房企本地房产,年末未清偿债务总额126.57亿元,其中一年应偿还短期债务35.84亿元,与本地持有现金等价物20.39亿元,现金不足以覆盖短期债务。
这些住宅企业的ipo道路崎岖不平。 其中,万创国际已经申请了4次上市失败,大唐地产已经是第三次提交招股书,海伦堡、奥山控股、三巽集团都是第二次ipo。
资本在房企融资、持有地、企业治理等方面的加持作用已得到业界公认。 在内地融资政策艰难的情况下,近年来,许多中小房企冲击港股ipo,走上资本市场的快车。 但今年以来,房企上市的道路似乎更加坎坷。
香港证券交易所的要求更严格了吗?
中国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中表示,交易所主要从申请资料形式上的合规性和程序上的合法性、信众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审查。 最近申报的公司以中小房企业为主,考核失败可能是在这几个方面出现了问题,但港股对地产股的考核更加严格。
某大型上市房企融资部门负责人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与a股相比,港资市场更注重财务、收益率的稳健性和业绩的持续性,近年来领域分化严重,中小房企在土地、融资、销售溢价等方面的劣势越来越明显,财务表现受到较大影响
他说,即使上市成功,这些公司的股价和市值表现也不太好。 年上市的房企中,德信中国、新力控股集团在上市第一天就破局了。
他认为,今年以来,越来越严格的监管政策和监管层向房企融资的三条红线治理,加剧了中小房企的劣势,在无法实现基本财务指标的情况下,这些公司上市的难度必然增大。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认为内地房企登陆港股的关键期已经过去。 随着领域从黄金时代走向白银时代,内地楼市调控常态化,近两年来,领域市场空间和房企盈利能力低下。 受此影响,即使在规模较大的以前传到了住宅企业,市盈率也不会太高。
以前传入房企的资本风口逐渐远去,物管领域反而迎来了上市热潮,股价和市盈率都高于以前传入的房企。 年登陆港股的保利房产,每股价格达到35.1港元,募资总额45.79亿港元。 同年上市的千亿房企业中梁控股集团,每股价格为5.2-6.88港元,募股总额为29.18亿港元。
据统计,今年以来,兴业物联、烨星集团、建业新生活、金融街房地产、弘阳服务和正荣服务6家物管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另有14家公司已挂表排队待命。 张敏
标题:财讯:资本“风口”渐行渐远 资本“船票”真的越来越稀缺了吗?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1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