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2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年度统计公报,年末,全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60.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 这个数据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标志,意味着中国提前一年完成《国家新型城市化计划( )》提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0%左右的快速发展目标。
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非农业产业向城市集聚、农村生活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人口就业压力巨大、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的现实国情,我国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 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64%增加到17.92%,平均每年上升不到0.3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从1978年到年,全国总人口增长1.5倍,城镇人口增长4.8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7.92%增加到59.58%。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确定了以人为本、四化同步、布局优化、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按中央决定布局,提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健全机制、纵横联动、突出亮点、狠抓落实,
新型城市化最重要的核心问题是人类的城市化。 进一步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通道,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时期推进夹生城市化、向新型城市化转变的重要措施。 年,海南省和宁波、广州、南京、西安、石家庄等大城市出台了新的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 目前,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除部分省会城市外,基本取消了城市落户限制。 东部地区小城市基本没有设立落户门槛,大中城市落户政策继续放宽。
人口城市化稳步推进,城市化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城市群规划建设稳步推进,省区城市群规划全部出台,省域内城市群规划全部编制完成。 年,国家秩序推动了哈长、长江中游、中原、北部湾、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快速发展规划的实施,加快了滇中等边疆城市群快速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有力地支持了成渝城市群的快速发展。 目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人口经济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都市圈同城化快速发展初见成效,特大镇设市取得新突破,大中小城市协调快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城市持续快速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增长动能不断优化,大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经济质量和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城市化相关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地币权等改革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比较有效地增强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内生动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稳定中的良好态势。 从扩大内需的角度看,随着常住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稳步提高,更多的农民转移就业提高收入,扩大城镇支出群体,持续升级支出结构,释放潜力,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建设等巨大的投资诉求
从产业升级的角度看,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人口大量集聚在城市,人们的生活习性发生了重大变革,生活水平也稳步提高,带来生活性服务业费用索赔的增加。 并扩大生产性服务诉求,增强创新活力,推动老有所传的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从区域协调快速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西部地区将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从东向西、从南到北逐步扩大,促进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快速发展更加协调。
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必须服从中央部署,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市化为核心、以提高优质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术,为维护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推进城市落户,关键是要让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人群在城镇更方便落户,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的覆盖范围,切实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质量,实现1亿人的落户目标 二是稳步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促进各地区城市群快速发展,指导地方都市圈规划编制工作开展,重点着力提高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连通水平,快速发展特色小城镇和特色小城镇。 三是进一步增强城市可持续快速发展能力,城市创新带动快速发展能力和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城市更新,着力改善城市管理水平。 此外,加快城乡融合快速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快速发展和城乡公共设施联动快速发展。 (林火灿)
标题:财讯:我国以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促乡村经济多元化的诉求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15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