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2字,读完约3分钟
4月7日年化收益率首次跌破2%后,近期余额宝收益率一度跌至1.5%左右。 这低于银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的1.75%。
持有普通利率与定期利率相比不公平,但年横空出世时理财并不是富人的专属豪爽或6%左右的高收益率,与余额宝收益率层出不穷相比,更是令人叹息。
事实上,去年有媒体怀疑余额宝的气球是否会被吹走余额宝。 货币基金基本上是货币基金,基本上投资于协议存款等利率产品。 各金融机构年底缺钱,资金紧张,市场资金利率自然就高。 但是,资金环境宽松后,收益自然会下降。
这个不可取的真相在当时的高收益率和推广攻势下,不太容易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但是业界认为,余额宝近期收益率接连下跌的原因是央行今年多次向市场释放流动性,银行没有缺钱。
这就唤醒了人们:互联网理财本质上是一种金融产品,即使互联网技术再强大,归根结底也必须遵循金融产品本身的内在逻辑。
诚然,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们,面对之前流传下来的理财门槛高、操作多、繁杂、流动性弱、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等痛点,利用网络流量的特点,筹集个人客户零散的资金, 这让人们真正意识到互联网理财带来的经济利益。
从此,互联网理财产品种类丰富,众筹、基金电商、互联网保险等相继出现。 随着新技术的引入,以改善资产管理体验,客户数量也在增加。 截至2007年6月,中国互联网理财客户规模达到1.7亿人,占读者总数的19.9%。 也就是说,每5名读者中就有1人在线进行资产管理。
将网络理财纳入大众,不改变那多家媒体转载的银行,我们改变了银行的口号,为网络理财增加了使命感。 但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实践表明,一段时间内,互联网理财过于夸大了互联网的能源和技术力量,给投资者带来了损失,成为了血的教训。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过度渲染掩盖了金融产品本身的风险,人们误以为互联网理财的高收益是技术驱动的必然,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机会。
另一方面,让互联网以前流传的领域形象和普惠能力过于夸张,投资能力稍有不足的人,尽早加入了互联网理财的团队。 虽然很多平台致力于投资者的教育,但是面对急剧增加的众多顾客,特别是老年顾客,教育的速度赶不上他们受骗的速度。
今年年初发布的《互联网理财行为与安全研究报告》显示,42.93%的投资者认为互联网理财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风险。 但是,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案例,还是让人反思的:互联网理财,网络是手段,本质是金融产品,金融的核心是风险管理。 网络平台的推广口径似乎也加剧了对金融的恐惧:从渴望变成了能源。
繁华后,脱下层层外衣的婴儿们有最后一张吸引顾客的底牌。 是后面爸爸们企业品牌的背书。 勾起食欲的网络理财顾客们,余额宝的收益率就这样下降了,零钱应该放在哪里?
标题:财讯:从余额宝收益率跌至比银行基准利率还要低 看网络理财得与失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1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