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6字,读完约2分钟
手工设计绣南国名花、方寸瓷面写唐诗宋词,在樟树上刻镂空的虾篮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开口区的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6月开展潮汕文艺大师非遗存大讲堂活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批接一批上台,向四方游客木雕、陶瓷微书、陶瓷微信。
汕头于19世纪60年代开口通商,拥有广阔骑楼群的开口区曾是粤东商贸繁华之地。 汕头所在的潮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间文化艺术品种多样,仅汕头一市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3个,省级非遗项目39个,市级非遗项目102个。
去年在开口区设立的潮汕文艺人才一条街总建筑面积为1590平方米,已设立7个主场职工办公室和汕头中国画院艺术交流馆,建成潮汕文艺人才交流中心。 记者最近获悉,因疫情而一度冷清的洞口游客增加,许多人在这些非遗传从业人员的室内遗忘,在橱窗前用手机拍摄各种手工艺品。
从6月到9月,汕头的非遗传者们将在这条街上分别表演无形文化的重复和传承,演示各自擅长的非遗留技术的制作流程。
远看是工艺瓷器,近看上面的画,用放大镜看,画由密密麻麻的古代诗词组成,集诗、书、画、瓷于一体。 国家级非遗留项目陶瓷微书传承者王芝文告诉记者,该技术裸视后用特制毛笔写在瓷釉上,经过烧制,可在1平方厘米的瓷面上写50多个繁体字汉字。
微书艺就像在光滑的瓷面上舞蹈一样,国家级无形项目的木雕对象也需要下功夫。 木雕传承人何汉林大部分时间都在研讨会上构思和雕刻。 和他在一起的有200多件雕刀、锯、钻等工具,一雕就是两三年。 在他的多重镂空技艺下,一片樟木逐渐变成清晰、鲜活的虾蟹笼。
汕头专门从事木雕的民间艺人少了,希望支持这个领域的人越来越多。 何汉林表示,自在洞口设立职工办公室以来,一直在努力为游客和当地市民展示木雕技术,为中小学生举办讲座,传承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技术。
与此有同感的是国家级非遗留项目的牵线继承人陈树泽。 拉丝时按照设计图案提取面料中的经线,用针线缝口,绣上图案,千姿百态,因栩栩如生而被誉为南国名花。
据已有40多年的陈树泽介绍,拉丝技术多而杂,包括整稿、针稿、刷稿、制作、熨烫等多个环节,他将拉丝技术用于灯罩、包包等文创产品,在学校开课寻找传承人。
汕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林永河表示,这些非遗传性从业室的设立将激活整个开口区的保育,展示潮汕文化艺术的丰富成果和深厚基础,为潮汕以前作为文化对外交流平台,培养越来越多的文艺人才。 (詹奕嘉、黄26;、孟盈如)
标题:财讯:广东开展“潮汕文艺大师非遗大讲堂”活动 向游客展现以前传下来技艺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2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