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任危机下,信用评估领域将何去何从?
不履行信用债务的风波仍在继续。 wind信息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今年债市共有139只债券违约,相关金额达到1606.1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1495亿元,创近年来违约规模新高。
尽管延续了去年高违约的态势,但许多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认为,今年债券违约与以往明显不同,其中之一是高估值主体占比提高,如国企违约比例达到40%,表现出集团化违约特征, 随着违约的增加,延期兑付和破产重整的公司数量也在增加,债券违约处置相关制度的建设正在推进。
另外,这股不履行信用债务的潮流迫使评级机构迎来信任危机,指出了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事前警告功能薄弱等问题。 对此,监管层着力监管。 日前,央行建议与相关部门共同加强债市评级领域监管,强化市场规律,推动我国评级技术进步,提高评级质量,提高信用评级划分度,进一步推进评级监管统一。
高评价主体违约占有率提高
我国最初的单债违约追溯到今年,那时的11超日债违约结束了以往债券全部刚性兑付的历史,拉开了信用债务违约的大幕。 据业内人士介绍,年来,债市违约主要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年前后周期性领域的下行、年来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年来疫情的影响。
从规模上看,债券违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原本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就很高的公司,流动性压力急剧上升,更有不少公司违约。 wind信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债券违约额超过去年全年,创近年来新高。
具体来说,截至12月16日,139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合计达到1606.14亿元的一年,184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合计达到1494.89亿元。 年,125只债券违约,违约总额达到1209.61亿元。 年,34只债券违约,违约总额达到312.49亿元。 年,56支债券违约,违约金额共计393.77亿元。
年可以说是我国债券违约的高峰期,当年违约规模大幅上升,首要的是民营企业债务大量违约。 华北券商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民企违约趋势已有改善,相比之下,国企违约比例有所提高。
这也是业界的共识。 中证鹏原研发部高级研究员史晓姗近日在中证鹏元年信用风险年会上表示,今年违约情况较往年明显上升,达到40%的水平,其中集团化趋势明显,如房地产领域、煤炭领域等受到影响
史晓姗认为,大主体违约率上升的本质仍然与自身财务杠杆率高有关,企业受到再融资弱化的影响。
光大证券统计的一组数据显示,从年初到12月11日,新增违约主体中,民营企业共计18家,比去年同期的34家大幅减少,民营企业违约债券余额也大幅减少。 据统计,全年民营企业违约余额为603.74亿元,比上年减少45%。
然而,国企违约超出预期,违约数量没有明显增加,但违约余额明显提高。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解师张旭对记者说。 今年国企违约余额已从去年的129.3亿元增加到518.97亿元,这些主体债券存量规模较大,违约前均为aaa估值,违约事件对市场冲击较大。 永城煤电、华晨集团等大型国企违约更是冲击了市场信心。
违约下,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信用债务投资更加谨慎,市场诉求严重不足。 加之信用债发行利率大幅波动,更多公司取消债券发行或遭遇发行失败,信用债一级市场融资功能明显弱化。
除了国家企业违约占有率的提高,史晓姗还向记者表示,今年债券违约还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违约区域分布不明显,而且将扩大到一些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的地区。 二、周期性领域违约总体数量不高,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的房地产、交通运输和汽车领域违约增长明显,加之国内外债券市场联动,疫情同样冲击美元债务,公司境外再融资受阻,国内外债务风险高度加重,
另外,随着违约的增加,延期偿还和破产重整的公司数量也在增加。 业内人士呼吁,市场需要更多关注违约债券的处置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约有30个债券宣布延期。 12家新违约主体进入破产重整阶段。
史晓姗分析认为,从累计数据来看,国有企业破产重整的比例为30%,从远远高于民营企业的整体市场角度来看,违约回收率约为7%,如果不考虑技术违约和破产重整,将达到11%。 相比之下,国有企业的回收时间比民营企业短。 但未来有必要加强国有企业基本面的解体,加强流动性财务风险的化解。
评级领域需要节流水分
近期信用债务市场违约潮的出现引发了信用风险的分层和重估,使评级机构迎来信任危机,特别是一些公司在违约前仍具有较高的评级,评级机构评级高、划分度不足、预警功能弱等问题再次被提及。
事实上,评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在信用评级行业,公司话语权相对较大,比如说有两个评级机构给某公司信用评级的是aa+和aa,公司自然会选择高评级机构,评级高了,债务发行价格就会下降。
总体来说,买方市场上很难不提高评级。 对评级机构来说,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评级也有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业内人士直言不讳。 另外,评级领域的挑战是评级标准体系不科学,形式评级特征明显。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监管层正在加大监管力度。 近日,央行召开了信用评级领域快速发展座谈会,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座谈会上表示,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关系到资本市场健康快速发展的大局。 央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债券市场评级领域的监管,强化市场规律,推动我国评级技术进步,提高评级质量,提高信用评级区分度,进一步推进评级监管统一,真正发挥评级机构债券市场看门人的作用等。
此外,北京证券监督局日前发布决定,责令东方金诚国际信用判断有限企业修改行政监管,要求在东方金诚整改期间不得承担新的证券评级业务,期限为3个月。 据悉,东方金诚有部分项目评估模式定性指标上调的理由,存在依据不充分、有必要分解影响被评估主体偿债能力的部分重要因素等诸多违规事项。
在严格的监管下,评级机构未来将如何快速发展? 中证鹏前总裁李勇在信用风险年会上表示,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评级领域已经在人才、技术和经验方面有了一点基础,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处理问题的答案和快速发展的道路越来越清晰。 他说评级机构自己必须完善公司治理。 他认为,评级机构内部独立依赖于评级机构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有关。 一方面,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有利于企业整体的管理,保证评级机构决定的内部独立,另一方面股东的主业和评级具有关联性,也有利于评级技术的进步和信用文化、合规文化的形成。
他还强调,李勇将从评级技术上回归本源和常识,即分析发行人的现金流创造能力和现金流与债务的匹配度。 不仅要拆散过去,还必须着眼于未来,再认知评价中的支持因素,必须对支持因素有慎重的态度和科学依据。 经过这些违约,评级机构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评级理念和评级模式,信用解体需要回到越来越多的报告和发行人自身的素质上来。 李勇称
标题:财讯:高评级主体违约占比提高 “信任危机”下的信评领域何去何从?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