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32字,读完约11分钟
以前,送孩子上大学是很多家庭的梦想。 现在进入大学早就成为标准装备了。 如果考不上名牌大学,或者没有研究生学历,在一线城市找工作感觉压力山大。 全社会对孩子的学历期望都很高了,这么高的期望是怎么发生的?
近年来,关于过度教育的讨论在世界范围内层出不穷。 年11月26日,韩国最大的英语综合报纸《the korea herald》专门公开了韩国的过度教育问题。 年11月11日,美国《世界新闻》发表文案直指,现代是过度教育的一代。 年4月29日,英国国家统计局表示,在英国目前的工作场所,三分之一的群体存在过度教育现象。 多年的研究表明,年轻人容易出现过度教育的现状,学校声誉低,教育质量差的毕业生也容易发生过度教育,这是为什么呢?
1、劳动力市场的不匹配
过度教育最初由美国学者提出,但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 欧美国家对过度教育进行了长期持续的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是早期研究过度教育的学者,过度教育认为教育的供给超过了社会的需要,是劳动力市场和教育系统的不平衡。
随着过度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者从三个方面对过度教育进行了更明确的定义:第一,受过同等水平教育的人,其经济地位或收入比以前下降了。 第二,受教育者没有完全达到他们期望的职业目标第三,员工掌握的技能超出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的需要。 这也是过度教育在劳动力市场表现出的不同现象,体现了三个不同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错配。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研究者从学历层次衡量过度教育,如果个人自身的最高学历层次超过就业所需的学历层次,则称为过度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大,劳动力市场没有随之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接受过度教育的可能性很高。 由于这种现象在不同地区普遍而持续地发生,而且过度教育可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教育资源浪费、员工积极性下降等,因此这种过度教育的问题一直是教育行业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许多学者、教育实践者和教育行政
2、缺乏经验看书弥补
由于过度教育比较普遍,很多人关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过度教育的发生。 美国学者舒尔曼认为,过度教育是为了弥补劳动力市场上较少的经验。 荷兰学者集团认为,个人选择过度教育是因为缺乏人力资本。 人的知识和技能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 根据这个逻辑,个人在能力、岗位培训、从业经验等其他人力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必须选择过度教育作为替代方案。 或者选择过度教育是为了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岗位培训机会,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度教育在社会上是常态,但对个人来说只是暂时的现象,过度教育集团用更高的学历来弥补自身经验上的不足,通过某项工作获得足够的经验后,也会处理过度教育的问题。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年轻人容易接受过度教育的现状。 这也能说明在同等学历下,哪些学校声誉低、教育质量差的毕业生更容易接受过度教育。 因为学校声誉低,教育质量差意味着人力资本的不足。
也有学者认为过度教育不是一时的现象,相反是必然的现象。 美国学者肖基认为,劳动市场的求职者为了比自己潜在的同行竞争对手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岗位,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但由于劳动力市场没有提供对应的员工,高学历群体增加,部分高学历群体从事不适合自己学历的员工。 只要经济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或者产业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升级,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就会很高。
还有学者从新闻不对称的角度论述过度教育,指出过度教育源于新闻不对称,特别是学校与就业市场之间存在严重的新闻不对称,导致学生就业市场估计不准确。 这就解释了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就业准备和就业搜索的原因,在新闻不对称的情况下,反而会刺激过度教育的发生。
3、教育投资的过度浪费
有理论认为过度教育是个人的暂时现象。 例如,刚从学校毕业或跳槽的个人受过过度教育,但随着个人对新的工作环境的了解,个人的过度教育状况将消失。 但是,毕竟过度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密切相关,对毕业生就业市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个人层面、公司层面、国家层面。
首先,个人水平可能直接影响劳动者个人的收益。 过度的教育意味着,与同等学历的就业者相比,自己为了获得学历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金钱,但进入了对低学历有要求的岗位。 这不仅意味着前期巨大的投资浪费,还会对个人进入职场后的收入和快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研究发现,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过度教育的从业者比教育适度者收入少。 其次,过度教育也会影响公司的生产效率。 美国学者毕晓普的研究表明,过度教育会给公司组织带来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另一位美国学者伦伯格的研究表明,准确理解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并不容易。 一方面工作人员有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这项事业本身需要第三方的独立评价。 因为,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员工不需要自己那样的学历,就会影响生产的积极性和员工的满意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满和莱文研究指出,过度教育导致的员工不满和紧张确实会降低公司生产力,过度教育每增加一年公司产量就会减少8.35%。 最后,对法国22年经济快速发展进行数据观察的研究表明,过度教育会对国家gdp产生不良影响,导致gdp增长缓慢。
4、经济低迷是诱因
由于过度教育受教育系统和劳动力市场的双重影响,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过度教育发生率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在同一国家和地区,过度教育的发生率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很大变化。 虽然过度教育在欧美普遍存在,但不同国家的过度教育发生率也有差异。 一项衡量美国、英国、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2000年前过度教育发生率的研究显示,美国和英国早期过度教育发生率高达30%以上,与当时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产业结构变革有关。 但是,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后,发生率开始逐渐下降,英国从初期的31%下降到15%。 这源于这两个国家此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80年代初期过剩发生率很低,荷兰和西班牙只有17%,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提高,90年代以后,荷兰和葡萄牙上升到33%,当时这些国家的经济 这表明过度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经济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英国过度教育的发生率逐渐下降。 但是,在年的官方报道中,英国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增加到了31%。 这可能与2008年金融危机、脱欧迷局等造成的英国经济持续下滑有关。
事实上,英国学者对此有准确的预测。 他们预测,20世纪90年代末期进入新世纪后,英国的过度教育将持续下去。 该研究还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过度教育。 格鲁特也发现,与英国的研究相比,兼职员工比全职员工更容易接受过度教育。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度教育容易发生在弱势群体中,例如在美国,少数民族比白人更容易发生过度教育。 世界银行教育经济学专家帕特里诺发现,与希腊的研究相比,过度教育在不同学科分布不同,在社会科学、农学、法律、人文这些学科中,毕业生发生过度教育的可能性更大。
进入21世纪后,鉴于过度教育的持续性和危害性,欧洲各国于2002年在德国柏林为欧洲教育过度开辟了议题:我们知道什么? 在这次会议上,欧洲各国分别介绍了本国过度教育的动态,并根据测量、国际比较研究、快速发展趋势、不同群体的教育过度状况等进行了交流。 这次会议的召开也反映了过度教育这个问题的持续性。
随后,美国学者吕布与美国过度教育进行对比分解,发现过度教育不仅在社会中长期存在,而且有一小撮人长期从事过度教育岗位。 也就是说,对一点点的群体来说,过度教育可能是短期的,但对一些群体来说,现在可能是过度教育。 今后几年也是过度教育,也有从适度教育发展为过度教育的群体。
巴塞罗那大学的拉莫斯和圣罗马发现,在热情奔放的西班牙,过度教育与城市空间和通勤密切相关,如果个人所在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良好、通勤便利,个人接受过度教育的情况就会减少。
5、加强实习保险就业
由于过度教育在许多国家发生率很高,特别是在弱势群体中经常发生,过度教育对个人、公司、国家有负面影响。 因为这许多国家为了减少过度教育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案。
由于教育质量下降可能是过度教育的最大原因,美国强调必须扩大教育规模,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严格要求。 在这方面做得最全面的是德国。 为了弥补自己职业经历少的不足,在本来不需要自己学历的职场就职的人不少。 因此,德国的教育体系认为,必须从教育制度的层面自主进行改善,使学生在学校获得一定的经验,加强学生的实习和实践,以弥补经验上的不足。 德国通过颁布《职业教育促进法》、《公司基本法》、《技工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等一系列法令保障学生的实习制度。 德国还通过奖励和处罚措施推进学生实习,设立学生实习专业委员会,通过税收减免、专项补助等政策引导公司支持学生实习制度,对不切实执行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公司给予处罚。 德国政府用这种方式推动学生实践的快速发展,保障学生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能够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不进行过度教育。
英国的教育体系也同样重视保障学生的实习。 保障英国实习的措施叫做三明治课程,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学校的学习时间,主要是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一个是实习。 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和公司实习交流的方法积累经验,有助于减少过度教育。
为了消除学生和就业市场就业新闻的不对称,让毕业生更容易找到教育适度的工作。 欧美学校一般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并加强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 例如,法国将起到社会职业介绍机构的作用,通过公司和学生的见面会架起学生的桥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外面的就业市场和情况。 美国重视发挥毕业生的作用,加强学校与毕业生公司的联系,学校与毕业生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拓宽越来越多的就业渠道。 此外,建立全面的就业新闻服务查询系统是许多欧美学校普遍采取的措施,这将推动就业新闻资源的共享,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外部就业市场的情况,减少过度教育的发生。
过度教育很可能发生在弱势群体身上,许多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让弱势群体能够找到符合自身教育水平的工作。 美国在1993年公布的《印第安人就业补助政策》是保障当地少数民族的就业权利,防止印第安人在找工作时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英国青年创业计划专门制定了弱势群体的支持,减少了弱势群体过度教育发生的比例。
(作者:李锋亮王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
标题:财讯:过度教育怎么变为就业的缓兵之计 经济低迷是诱因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19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