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720字,读完约14分钟
年以来,美元指数波动幅度明显加大,美元指数今年年初至96左右。 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全球蔓延时,恐慌情绪在全球金融市场引发流动性危机,避险诉求主导全球资金流向美国,美元指数一度达到103点高位。 而且美国股市在强劲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下呈现v型反转,但美元指数持续下跌,降至93以下(北京时间9月21日数据)。 。
美元指数走势的影响有很强的外溢性,分析美元指数的成因,预测美元指数的走势是注意世界政经走向的重要窗口。 为此,中国经济时报就美元指数波动的长期因素、美元指数是否就此进入下降通道、如何评价美元指数走势、对人民币汇率有何影响等首要关注,寻求宏观经济行业专家的质疑。
许多因素降低了最近的美元指数
中国经济时报:美元指数今年有变动,关于这个评价美元指数进入了新的周期吗?
唐建伟:结合当今世界和美国国内的基本事实,进入美元或新一轮的贬值周期,这个周期可能会持续五年。
张明:年以来,美元指数整体面临上涨乏力的局面。
王晋斌:从今年5月中下旬开始,美元指数呈现疲软态势,目前美元指数比3月中旬最高点下跌约10%。
中国经济时报:由于长期因素,美元指数今年有变动吗?
张明:从整体上看,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对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强劲表现,自年以来明显减弱。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特朗普政府对疫情的拙劣表现,弗洛伊德事件的暴发,引发了美国疫情严重的二次反弹,这阻碍了美国企业再生产的努力,影响了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经济的恢复力度。 美国经济对其他发达经济体的表现从相对强劲变为基本持平。 因此,本轮美元指数牛市是可能已经结束的最重要原因。
首先,从增长差距来看,与年相比,年美国经济与欧元区、英国和日本三大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增长差距从1.7%降至0.9%。 根据imf年6月的最新预测,年上述增长差距将进一步降至0.7%。 这表明美国经济相对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特征明显减弱。
其次,从短期政策利率利差来看,随着联邦储备系统在年下半年进入降息周期,特别是年初联邦储备系统在疫情冲击下下调150个基点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曾达到250个基点的短期利差基本消失。
再次,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息差来看,从年下半年到现在,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时间利率息差在波动中持续下降,特别是疫情发生前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幅超过100个基点。
唐建伟:欧元升值短期打压美元。 今年5月以来,欧元对美元明显走强。 另一方面,因为欧洲的疫情比美国更受控制。 另一方面,因为欧盟于7月20日达成了7500亿欧元的疫情后经济复苏计划。 这次经济复兴计划为欧盟实现统一财政迈出了重要一步。 虽然财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如果实现,欧元区有望摆脱负利率环境,比美国更早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这些都有利于欧元区经济复苏,支持欧元汇率。 此外,当前全球经济仍受疫情影响,金融市场仍处于不明朗的背景下,欧元汇率上涨可能导致资金流入欧元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欧元作为外汇储备增加,从而给美元在全球的货币储备地位带来新的挑战。 欧元是美元指数中最高的,达到57.6%。 因为欧元汇率上升可能会直接对美元指数造成压力,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
美国政府的债务压力迫使美元陷入弱势循环。 受疫情影响,美国政府的杠杆率将大幅上升。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公布的数据,受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支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将达到每年3.3万亿美元,是年度预算赤字的3倍以上。 这种增长的首要原因是年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导致的经济中断和相关应对法案的出台。 年,赤字达到美国gdp的16%,为194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由于这些赤字,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共债务预计将大幅上升,到年将达到gdp的98%,但年末为79%,2007年为35%,2007年为上次经济衰退开始之前。 2021年,这一比例将超过100%,2023年上升到107%,达到美国历史最高水平。 这个数值的高峰出现在二战巨额赤字之后的1946年。 到2030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共债务相当于gdp的109%。 在这样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压力下,美元的未来将进入漫长的贬值周期。 弱势美元是美国政府乐于看到的以减轻债务压力,也是世界金融市场对美国大规模货币投放稿的自然反应。
美国一方面长时间维持低利率政策,另一方面反映出经济复苏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另一方面美元指数上涨缺乏经济基本面的支撑。
联邦储备系统公开市场委员会于美东时间8月27日发表了经修订的新货币政策指导文件《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战略声明》。 这是自旧版《声明》发表以来,联邦储备系统首次修订货币政策执行框架。 这次修订主要涉及三个文案:一是提高对就业的重视程度。 二是提高通胀压力;三是降低长期利率预期。
联邦储备系统认为,由于利率接近比较有效的下限,就业和通货膨胀的下行风险在增加。 因此,从新的框架长期来看,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相一致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这是因为与过去相比,联邦基金利率很可能受到比较有效的下限限制。
联邦储备系统主席鲍威尔说,美国经济的低增长、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三种低环境是此次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的首要因素。 在新版框架下,美联储只考虑就业和最大就业之间的单方面差距,实行平均通胀目标制,这意味着未来美联储不会像过去那样在通胀率接近2%的目标之前开始预防性加息。 另外,除非将来就业岗位得到充分雇佣,否则即使通货膨胀率达到2%,也很可能无法马上收紧货币政策。 即使劳动力市场过热,如果不能达到平均通货膨胀,美联储也不会加息。 截至今年7月,美国个人支出价格指数仅为1.0%,自去年11月以来持续着不到2%的目标。 这是因为美联储预计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宽松政策。 美联储到2021年3月维持利率0 0.25%的概率全部为100%; 根据6月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公布的位图,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预计至少在2022年底之前不会加息。
王晋斌:近期美元指数疲软的主要原因是欧元和瑞郎的上涨。 从年初到现在,欧元对美元上涨了约5%,瑞郎对美元上涨了约6%。
虽说美元指数下跌了10%,但从目前的美元指数点来看,它比2007年美元平均指数高出约8%,比2007年1月底的美元指数高出约10%。 也就是说,美国经过2008年金融次贷危机和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美联储两次大规模扩张,但美元指数较扩大前上涨约10%。
虽然短期内美元指数受到压力,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中国经济时报:有分析认为,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导致近期美元指数下降的第一个因素吗? 你认为美元指数会因此进入下降通道吗?
王晋斌:近年来美元指数走软的核心原因是全球美元流动性有所改善,但不足以形成更大趋势的美元指数走软的推动力。 从长远来看,要改变美元这种流动性紧张、美元指数大幅不对称上升的局面,只有在全球创造越来越多的安全资产,减少对美元资产的依赖,才能缓解或消除美元指数这种不对称上升对全球金融市场的负面冲击。
从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来看,2007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增长率达到171.14%,美元指数除瑞士央行总资产扩张率达到112.69%外,其余央行扩张率相当小,特别是日本央行总资产增长率为15 . 在此期间( 2007年),美元指数下跌了约3.4%。 与年末相比,联邦储备系统总资产在年7月底或8月中旬之前扩大了68.30%。 扩张最快的是加拿大央行,扩张幅度为231.32%; 欧洲央行和日本、瑞典央行总资产扩张速度分别为37.10%、16.20%、38.74%; 这个圈子扩张最小的是瑞士中央银行,只有11.07%。 截至8月24日的美元指数也比年末下跌了约3.4%。
从联邦储备系统两次扩表的速度来看,联邦储备系统资产负债表的扩张速度基本高于美元指数,但美元指数有所上升。 因此,我们不能直接从联邦储备系统扩表中得出美元指数就会变软的结论。 与次贷之前相比,联邦储备系统是两次大规模扩大表,造成了美元指数的上涨。
这至少有几个含义。 一是不根据美元指数最近的走弱来评价美元是否出了问题。 实际上,两次扩表带来的美元指数长时间上涨。 二是在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中,危机带来的美元流动性问题会急剧推高美元指数。 金融危机第一轮(年8月年3月)美元指数上涨约23%,至年3月开始的美元指数上涨约8%,流动性是决定美元指数短期走势的重要因素。 三是光靠联邦储备系统扩表不能得出美元指数长时间疲软的结论,货币走势是相对的,还需要看其他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 四是美元指数的构成选择,即使在新兴经济体是强势货币,对美元全球走势的影响也是有限的,这取决于该货币对美元指数的构成货币和美元本身的影响综合。
从全球美元流动性来看,目前央行货币互换规模较4月份4500亿美元的高点大幅下降。 截至8月20日,央行货币互换库存只有921.4亿美元。 尽管大幅下降,但与3月19日今年首次联邦储备系统央行互换前的50亿美元左右的金额相比,还是出现了较大的数值。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美国经济第二季度的增长率确实很差,但第三季度的预期还不错。 另外,欧洲、加拿大、日本、瑞士、瑞典的经济增长率也不好。 因此,即使是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也很难对美元形成持续的贬值压力。
从疫情防控来看,美国和欧洲疫情防控压力不小。 从汇率间接传播来看,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汇率对美元和美元指数货币难以形成向下贬值压力,这些新兴经济体疫情防控压力较大。
疫情经济背景下,相对强势的美元符合美国经济复苏的策略。 在疫情未得到处理、美国经济未明显复苏之前,美国希望美元指数保持在相对高位,美元指数的其他货币没有明显的推动美元指数下降的推动力。 美国金融市场的价格维持在高位也是美元指数难以持续下跌的原因之一。
张明:美元指数可能开始由牛变为熊,但至少在短期内,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两大特征,决定了即使美元指数整体呈下行趋势,下行也不会太快,波动性会变强。 也不排除在特定冲击下美元指数明显反弹的可能性。
美元的首要特征是避险货币。 从短期中期来看,美元指数走势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走势呈明显正相关。 这意味着全球不确定性越高,美元指数就越有上升的趋势。 美元的避险货币地位与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密切相关,也与美国国债市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最深、最具流动性的金融市场密切相关。 这意味着,如果全球范围内发生巨大震荡,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将下降,避险情绪将增强,投资者将倾向于减持风险资产,增收包括美国国债在内的避险资产,这将促进美元指数的上涨。
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范围内的不确定性将继续成为高企,甚至更加明显加剧:一是中美经贸摩擦的未来可能加剧;二是美国新一轮总统大选形势混乱;三是英国脱欧谈判和脱欧进程已经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发生这些不确定性,意味着全球投资增长将萎缩,美元可能再次升值到其他发达国家的货币。
美元的第二个特点是反周期货币。 美元指数的走势与世界经济增长率总体呈负相关。 这意味着在全球经济增长疲软的背景下,美元指数总体较强,而在全球经济增长强劲的背景下,美元指数一般较弱。 一般来说,在全球经济增长率明显反弹、高歌猛进的时候,美元指数一般会进入长时间的熊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只在短期内反弹,之后再次呈现出波动中的下行格局,这种格局被称为长时间停滞。 根据imf今年6月的预测,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下降到-4.9%。 这意味着在全球经济增长率明显反弹之前,美元指数不会太弱。
短期内,美元指数可能在波动中温和下跌。 美元指数可能会跌破90,但再跌破85的概率很低。 美元指数可能在90左右再次被清理成横盘。
人民币汇率走势仍面临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时报:美元指数短期内有受压力或下跌的趋势,是否会使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
唐建伟:自年3月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美元整体小幅上涨(美元指数从90左右上涨至目前的93左右),但人民币汇率小幅下跌(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6.3左右下跌至目前的6.8左右)。 。 但是,如果未来中美经贸摩擦加剧,双方败北加剧,美元和人民币较为有效的汇率都有可能下跌,作为第三方的欧元、日元、英镑的汇率有可能上升。
回顾历史,美国在日美贸易战中打压日本,就是打压日元升值打压日本出口产业,进而压缩日本对美贸易顺差。 特别是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随着日元大幅升值,美元也进入了持续几年的贬值周期,期间贬值幅度非常大。 中美在去年12月底完成的第一阶段贸易谈判协议中,在不贬值竞争力、制定汇率目标、提高透明度等汇率政策和透明度方面达成了一致。 如果严格按照协议书执行,未来人民币应该是一个稳步升值的过程,美元可能会相对贬值。
张明: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关键要看以下两个因素中哪一个占主导地位。
第一个因素是经济基本面。 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明显好于美国。 新冠引发的肺炎疫情在中国一季度达到高峰,在美国是第二季度。 中国经济今年四季度将每季反弹,但美国经济目前仍处于谷底。 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息差超过了200个基点。 因此,从基本面来看,短期资本将流入中国,拉动人民币美元升值。 如果这个因素占主导地位,预计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从6.7上升到6.8左右。
第二个因素是中美经贸摩擦超出预期。 如果这个因素占主导地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转为贬值。
无论如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都呈现出宽幅的震荡结构,可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另外,美元指数下降并不一定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定会上升。 美元指数是美元对6种发达国家货币比较有效的汇率指数,美元指数的货币篮子里没有人民币。 如果未来中美经贸摩擦加剧,可能会发生美元指数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都下跌的情况。 其逻辑是,中美经贸摩擦必然导致中美两败俱伤,作为第三方的欧元区、英国和日本可以左右。 这是因为从基本面上看,第三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美经贸摩擦的冲击是温和的。
标题:财讯:美元指数的波动幅度明显加大 美元将进入新一轮贬值通道?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15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