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7字,读完约5分钟
随着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粮食出口国限制了大米和小麦的出口。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
面对国内粮食短缺的担忧,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权威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库存充足,稻谷和小麦库存均可满足一年以上费用的诉求。 中国有信心应对可能到来的全球粮食危机,切实确保就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库存总量居历史高位
农业连年丰收,库存充足是我国有能力为未来全球粮食危机触底的重要资本。 国家粮食新闻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说,中国粮食连续16年丰收,目前粮食库存总量居历史高位。 国家粮食市场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整体保持了市场价格的稳定运行,对物价总水平、宏观经济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谷物自给率维持在95%以上,稻谷和小麦两大主要粮食完全实现自给自足。 库存充足的是粮食市场的稳定器。 我国粮食库存主要包括政府储备、政策性粮食和公司周转库存。 其中,政府储备包括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 中央储备粮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存活率可达98%以上。 地方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主产区储备规模维持3个月的销量,主销区维持6个月,产销平衡区维持4个半月的销量。
大中城市还建立了满足市场供应10日至15日的产品粮食储备。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储备品种结构中,小麦和稻谷等粮食品种的比例超过了70%。 除了上述政府储备外,2004年以来,中国还对稻谷、小麦实施了最低收购价收购,是政策性粮食库存较高的企业。 此外,多市场主体为正常的生产经营建立了商业库存。
目前,我国小麦、稻谷等粮食品种的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稻谷供应丰富,年度结余1430万吨,预计已持续多年,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 小麦供需平衡有余,国家粮食新闻中心估计年度剩余1400万吨,比上年增加870万吨,连续7年超过需求。 稻谷和小麦不仅不短缺,还面临着去库存的压力。
疫情对第一粮食出口国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有可能加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波动,但目前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不大。 王辽卫说。
适度进口以优化粮食供应结构
适度进口是我国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术。 近年来,我国积极快速发展粮食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粮食进口国,每年进口粮食1亿吨以上。 这是因为我国粮食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缺乏比较有效的供给。 稻谷和小麦连续多年产超过需求,但高质量小麦和大米供应不足,玉米存在生产需求缺口,大豆自给率不足20%。 由于进口调节剂的短缺,需要优化供应结构,使国家粮食安全的整体水平从更高的水平提高。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的李军教授说。
从品种上看,我国小麦和大米进口量少,以年为例,大米和小麦年进口量只占当年产量的1.8%和2.3%。 因此,一点点的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对我国的粮食供给影响不大。 特别值得观察的是,我国正在进口粮食,也在出口粮食,年我国大米出口达到进口20万吨以上,成为大米的净出口国。
我国粮食进口主要以饲料、粮食和大豆为主。 玉米是三种主要饲料之一,也是主要饲料之一。 中国进口玉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6%,达到479.3万吨。 另外,大麦、高粱、玉米酒糟、木薯等玉米替代品的进口均有所下降。 大豆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其中大豆进口量占农产品总进口量的70%,是我国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的主要原料。 饲料和大豆是粮食生产大国刺激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农产品,目前还没有成为限制这些国家出口的农产品。
粮食市场供应充分运行稳定
粮食安居天下,粮食价格稳定。 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平稳,完全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支出的诉求,能够比较有效地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王辽卫说。
全球粮食危机频繁发生,不断考验各国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经历了2003年非典、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诸多考验,经历了国际市场几次过山车式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特别是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期间,30多个国家粮食短缺
在今年新型疫情疫情期间,我国再次解决了交通物流不畅环境下粮食供应问题,粮食市场供应不缺货,不断停牌,确保国内粮食市场顺利有序运行。 据悉,疫情前期,大众家庭不出门,就会购买和储存稍多的粮食,由于超市、卖场等零售市场货源充足,暂时集体集中购买也得到满足。 现在居民购买米面油的心理很稳定,国内米面油的供给有充分的保障。 刘慧
标题:财讯:连年丰收 粮食库存总量居历史高位:我国粮食供应能应对各种考验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1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