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82字,读完约8分钟
正如过去40年小渔村向一线城市的飞速发展一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40年后又走上了时代快速发展的前列。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国内最具创新性的网络城市,深圳通过网络+、大数据、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手段,让居民不用出门就能处理健康问题,享受医疗服务。
多跑新闻,不要让人们跑太远。 近年来,深圳市卫健委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两手抓,扎实推进卫生健康新闻化工作,加快网络医院建设,全面开展全民智慧健康便民惠民服务,解决人民最后一公里看病难、看病繁等难题。
在建立智力健康服务体系制度的实践与探索中,深圳从未停止过脚步。
看医生不是
在深圳市中心的莲花山公园,1992年1月22日,邓小平在这里种下了高山榛子。 从山顶广场向南眺望,可以看到深圳市的儿童医院。
深圳市的儿童医院占地只有60亩,但担负着全市和周边十几个地区的儿童医疗任务,过去这里的门诊大厅经常人满为患。
在队伍里,父母吵架、打架是常有的事。
排队三个小时,看病三分钟。
谈了迄今为止医生的体验,在医疗科工作多年的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麻晓鹏说。
前几天,在门诊大厅,李红(假名)推着婴儿车采用了自助服务机。 她先把电子健康码放在扫描区,然后在自助接待处前操作,动作熟练。
与长子时相比,次子现在看病很方便。 李红告诉记者,她早上10点打号,下午3点去医院取号,看病,缴费,检查,打印报告,全程基本不超过一个小时。
李红手上的电子健康卡表现为个人专用二维码,相当于健康身份证。
根据国家电子健康卡管理规范,深圳建设全市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建设相关居民个人新闻、身份证、金融卡等,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一网联通,优化重建服务流程,实现就医。
年12月,广东省电子健康卡首发仪式在深圳举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7所医院正式试点应用。
推进以电子健康码为载体的实名就医,梳理全流程扫码就医流程,开通移动医疗保险支付环节,为居民提供持续医疗服务,医生也可以动态了解其健康状况。 深圳市医学新闻中心主任林德南说。
截至年3月19日,电子健康码在深圳市64家医院和所有社康中心正式应用,码发行量超过1575万张,码使用量达2173万人,日平均码使用量超过10万人。
深圳市儿童医院门诊部主任丛敏表示,年医院每日门诊量达到3500次以上,目前门诊量最高达8516人,尽管门诊量不断增加,但依然人多不乱、井然有序。
此外,电子健康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挥着精准防疫作用。 月18日,根据居民《流行病学史问卷》的反馈新闻,深圳通过大数据观察,在居民院内就医,实施了红色(高风险)、黄色(重点关注)、绿色(正常)三种颜色的动态管理。
根据三种颜色,医生就诊时可以迅速识别患者的健康状况,守住患者住院的第一道防线,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另外,为了避免堆积在居民线下,深圳市31家医院开设了在线发热咨询服务,为发热患者提供诊疗说明,其中20家医院开设了在线转诊、网上处方、药品配送等服务,居民不出门日常
据统计,截至3月19日,深圳市在线咨询累计30.2万人,其中新冠肺炎相关咨询累计20.5万人,占比为67.9%。 在线诊疗累计21358人,电子处方累计17520人。
备齐基层的短板
医改伊始,深圳面临着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资源不均衡等问题。 社会康医疗机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线索,要让患者最先到基层看病,一是依靠政策支持,二是壮大基层,软硬件实力提高,留人。
在推进分级诊疗、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的过程中,医疗新闻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深圳,互联网+医疗改变的不仅仅是医生的方法,还有整合医疗资源、引导高质量医疗下沉、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近日,罗湖区黄贝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邱珊娇访问上午病房后,换上印有家庭医生服务文字的制服,来到村民方伯家巡视诊疗。
年10月,方伯老伴出现大面积脑瘫,5年来深圳多家医院就诊,不久前复诊回家休养。
作为深圳典型的城中村,黄贝岭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老年人有700多人,其中75岁以上的有200多人。 黄贝岭社康中心主任黄文静说:“像方伯家这样的家庭病床,全村有33张。
邱珊娇打开了手机里的社康通小程序,里面详细记录了社区老人的所有社康服务新闻,包括看病记录、随访记录、处方、健康指导、电子病历等。 方便、详细、一致,减少诊疗误差。 谈谈顾客的感受,邱珊是这么说的。
这个小程序适用于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过去的就诊新闻有记录,便于医生的系统咨询。 黄静说。
从年开始,罗湖医院集团管辖的医院和社康中心的转诊通道开通了。 罗湖集团副院长、社康管理中心主任林锦春介绍说,基于新闻化系统的双向转诊可以无缝对接。
东门社康中心副主任郭志红说,如果患者需要向上转诊,其诊疗资料通过新闻系统送到上级医院,医生打开电脑一看就知道。 转诊时,医院通过新闻系统向社康中心发送资料,社康医生在一天内提供后续服务。
此外,东门社康中心还定期组织专家会诊,检查进入医学影像中心,三级医院出具诊断结果,定期进行远程会诊等,实现了基层首诊、急诊分治、上下联动。
他说,林锦春将实现慢性病管理社区化,将慢性病患者留在社区,向大医院释放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以此为分级诊疗提供有力支持。
小病进入社会健康,大病到医院现在在深圳已经不是口号了。 年,深圳社康医疗机构已承担全市三分之一的诊疗量。
智力健康医疗的道路有很多,但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 一切都是为了人们的健康。 通过改革,深圳实现了从疾病治疗中心向健康中心的转变。
知识健康服务体系制度的构建
目前,在拥有20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深圳已经建设了1500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档案包括既往病史、诊疗新闻等个人医疗健康新闻,纵横网络化,实现了市、区、社康三级区域的互联互通。
其中,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医院间医学检查和影像检查结果的相互认识,现在已经在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和社康中心实现。
在此基础上,社康通小程序、健康深圳app和深圳健康网等作为智慧健康医疗的重要载体,在全市得到广泛应用。 不仅如此,与其相连的电子健康卡代码还扩展到院内停车、费用、吃饭等收钱环节,为居民提供一般服务。
目前,深圳在城市层面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全生命周期便民惠民服务,精细化健康管理。 在推进区域医疗健康新闻一体化方面,面对技术最困难的是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需求。
过去,医院间检查各为政治,老百姓看病繁琐,问题严重。 深圳市级平台检测互联互通互认以来,不仅降低了患者就医价格,而且大医院扎堆检查等问题得到了比较有效的缓解。
其次,深圳将继续重视智慧便民,抓住要点,通过弥补短板、强弱项的方法,加快医院新闻化应用端的建设。
其他一线城市、深圳有两个优势:一是深圳建市只有40年,是年轻城市,年轻人多,所以整个城市容易接受新闻化的采用。 其二,华为、腾讯、平安等科技巨头众多,政企合作高效,将科技特征转化为快速发展特征,加快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制度建设。 深圳市卫健委主任罗乐宣说。
作为国家电子报产业重镇和首批5g试点城市,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圳也将探索5g技术在远程示教、远程会诊、远程手术、院前急救、远程查房等方面的应用。 其中,深圳市人民医院医疗卫生3名工程董家鸿院士肝胆胰外科团队利用5g技术完成了全国首个肝胆外科远程术前讨论和术中指导。 此外,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还与中国电信、华为签署了5g战术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深圳首家5g智慧医院。
一步,深圳全力推进12361工程的实施建设,加快一个地区全民健康新闻平台、两个重要保障体系、三个健康核心库、六个业务应用新闻系统、一个健康惠民云服务等建设,一个共享平台 在构建医疗卫生高地、推进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构建智力健康服务体系制度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贾伟
标题:财讯:深圳模式的“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制度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xw/1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