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3字,读完约3分钟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在监管层强调加强ipo包容性的背景下,年内ipo的会率明显提高。 据证券日报记者报道,截至11月19日,今年以来共有128家公司上榜(科创板公司除外),考核合格的公司为107家,通过率为83.6%,比去年全年64.53%的通过率高19个百分点。
此外,受益于科创板的开门,制度包容性提高,ipo企业数量增加,企业类型也更加多元化。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19日,今年以来,共有96家科创板企业ipo召开会议,总计203家企业ipo获得批准或上市。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以来,ipo的考核规模和会议率比上两年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新一届考核委员会上任后,考核效率显著提高,监管层对ipo的监管思路发生了变化; 由于二科创板的上市和注册制改革,新兴产业公司的比重将大幅提高,从而推动今年a股ipo市场的活跃。 三是在去年严格考核的环境下,部分企业自主退出,其余公司质量较好。
在谈到ipo常态化发行时,李湛认为,首先,ipo常态化发行可以大幅恢复和提升股市融资功能,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的经济能力。 其次,可以鼓励越来越多的高质量上市公司直接向资本市场融资,提高这些公司的融资效率。 另外,目前大部分排队公司都是新兴产业的优秀代表,这类公司的上市比重会提高,有助于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5日,证监会印发的《推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中包含了关闭进口和出口的安排,一是逐步发挥科创板试验田的作用,推进创业板改革和试点注册制。 加强ipo、强化上市标准重组包容性、放松非公开发行锁定期等限制、并购支付与融资工具优化。 二是优化退市指标,简化退市流程,畅通退市渠道,创新退市方法,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本市场多元化退出途径和出清方法。 对符合强制退市标准的企业坚决退市,对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依法支持司法重整,实现优胜劣汰。
对此,中信改革快速发展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长远来看,由于申请公司质量的提高,一段时间内,会议率将有所提高。 监管层倾向于退市和并购重组双管齐下,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而不仅仅是倒退。
李湛表示,调整库存一方面需要完善的并购重组等再融资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要完善退市制度,探索多元化退出渠道和比较稳定的退市机制,加快经营不善和违法行为的上市公司的出清,形成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环境。 预计未来ipo的会率将维持80 %~90 %的比例,上市公司的退市数量将会增加。 (证券日报记者孟珂)
标题:财讯:严把A股市场入口关 年内203家企业IPO获批 通过率为83.6%
地址:http://www.cmguhai.com/hgjj/1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