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10字,读完约8分钟
建立立体的水资源利用系统,用水供应,用水确定需求是当务之急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省区采访中发现,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形成大面积漏斗区,威胁农业用水安全。 节水意识薄弱,节水工程滞后,用水监测体系不健全,给地下水开采管理带来很多障碍。 当地群众呼吁建立完整的立体水资源利用系统,切实落实用水供应、用水划定需求。
地下水超采矿形成漏斗区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内蒙古、黑龙江、安徽等省区采访时发现,部分地区地下水灌溉面积扩大,部分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粗放,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出现地下水开采漏斗区,影响居民饮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
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大面积种植土豆、燕麦等作物,但这里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属于半干旱地区,自然降水无法较有效地灌溉。 近年来,农田里建立了多个喷水圈,栽培公司和农户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 农业用水迅速发展,浅层地下水位下降,内蒙古已经形成了33个大小不同的地下水超采区。
黑龙江省桦川县的一位粮食大家说:“过去打井,有几米深的水出来,挖今井,40、50米就可以看到水。 黑龙江省不少基层农业干部表示,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且地下水水温低,有机质含量少,容易引起地表盐碱化和硬化,严重制约了农业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在安徽北部地区,由于地表水污染,保证率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诉求增大,地下水超采。 安徽超采区主要分布在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淮北市及蚌埠市5市14个县(市)。 根据安徽省水利厅的资料,2001年至2001年,淮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25个,超采区总面积3068.5平方公里,占淮北地区总面积的8%。
地下水具有流动性和恢复性,可以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但地下水的使用量超过补给量时,地下水就会不足,影响居民的饮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
此前,淮北平原地区因地下水超采,进入夏季发生区域性缺水,影响居民供水安全。 年6月,《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访问宿州泗县时获悉,当地许多居民区只能分时间段供水。
水龙头开了8天,一滴水也没有。 陈伟从小在泗县长大。 他说从自己的记忆中没有发生过这么严重的缺水。 尽管实施了加压供水,但3楼以上的家庭由于水压不足,无法使用自来水。 有点居民要自费安装增压泵,没有泵就没有水,我已经用了两个增压泵。 吃水比油还难。 陈伟接通增压泵后,记者看到,在用水高峰期,细水流仍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诉求。
同年9月,随着泗县备用水源地的建设,当地水危机得到缓解。 安徽省水利厅介绍,安徽省地下水超采区主要分布在城市,阜阳市已出现地面沉降。 如果超采矿持续,地下水位可能会持续下降,从而影响供水安全。
人水矛盾制约超采
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对水资源的诉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节水意识、节水工程和用水监测系统随之增强或不完善,人水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超采治理面临诸多障碍。
首先,再生产发展迅速,是轻节水保护。 的地表水灌溉价格昂贵,农民对用地表水置换地下水没有积极性。
黑龙江不少基层农业干部反映,由于稻田经济效益好,日前许多地区旱情改水,目前黑龙江省稻田面积近6000万亩,一亩稻田用水量300多立方米。
黑龙江富锦市水稻种植巨头柳军力表示,农民种植地看利润,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减少水田面积不容易。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三江平原采访时发现,地表水灌溉价格远远高于地下水的提取,水田是用地下水灌溉的。
黑龙江七星农场粮食大户张景会介绍,用电抽地下水亩价约25元,灌区用水征收水费,灌溉一亩稻田约80多元,价格上涨,农民用地表水置换地下水积极性不高。
其次,水源替代工程尚未完全处理。 安徽地下水集中在淮北平原地区。 该地区地下水是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地下水的投诉量逐渐增加。 例如淮北平原地区县用水人口比年增长50%以上,供水能力达不到生产要求,因而城市公司的自备井供水量逐年增加。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处理淮北平原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的替代水源,地下水超采管理仍存在较大困难。
再次,节水技术宣传不足。 有关部门一直在宣传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工业节水生产技术,但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记者在内蒙古部分建设节水灌溉设施的农区看到,部分机电井、管道老化损坏,节水设施未能完全发挥作用。 内蒙古多位水利、农业专家表示,抽样和野外调查表明,全区节水灌溉设施利用率可能不到70%。
最后,地下水采用的计量和监测较弱。 据多家基层水利企业介绍,目前农业提取利用地下水的计量不足,对地下水的影响监测体系还没有建立,地下水开采难以进行比较有效的监管。
定量供水定量需水
《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了多处地下水超采区,发现这些地段资源薄弱,经济不发达,同时也在发生转变,快速发展意识多强于节水和保护意识。 基础呼吁,必须建立完整的立体水资源利用体系,城市建设、经济快速发展规划实行以水供给、以水定需。
一是建立立体的水资源利用系统。 可以利用的水资源,不仅有地表水、地下水,还有雨水和循环利用的水,必须建立立体的水资源利用系统,完全利用雨水、循环利用的水。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院长路战远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河流和地下水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工程的支持,加强对天然降水积累和利用设施建设的支持,宣传利用集雨蓄水工程和技术,切实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平。
二是加快地下水监测系统建设,完善地下水监测管理机制。 水利专家建议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减少超采区地下水开采量,加快跨流域供水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置换地下水。
据悉,安徽已开始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淮水北调和淮入阜工程,江济淮调水工程也加快实施,积极处理淮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和水源短缺问题。 淮北市烈山区30万吨地表水厂已通水,阜阳市第三水厂一期20万吨地表水厂已开工建设,亳州市地表水厂年底开工,设计供水规模20万吨/天,部分县区地表水厂正在建设中。
三是加快水价、水权和水资源税改革,结合地下水资源费改税,提高严重超采地区地下水资源税的征收。
一些机电井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农民表示,不抽水,只需支付电费,大家如果能多浇水就多浇水,抽取地下水不花钱的心态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
四是全面推进节水农业快速发展,加强节水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水稻休耕。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普及节水灌溉设施,支持地方金融政策,保障节水工程得到比较有效的实施。
针对地下水超采问题,近年来,国家启动了三江平原14处灌区骨干工程,但农田工程配套率低,灌溉水无法输送到农田。 年初,三江平原14个灌区的农田配套工程开工,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配套建设。 据悉,三江平原灌区农田配套工程完成后,将现有井灌水稻面积640万亩置换为地表水地下水量18亿立方米,以实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采补平衡状态。
也可以通过农业生产方法的现代化转型,扩大节水农业、水稻休耕面积,比较有效地减少农用地下水。
内蒙古河套灌区近年来迅速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以前亩产耕地灌溉用水降至约500立方米,现在降至280立方米,监测表明,当地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有所缓解。
年,国家在黑龙江推行水稻休耕试验,年黑龙江水稻休耕试验面积200万亩。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快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建议,进一步扩大水稻休耕试验面积,减少地下水超采。 (记者魏婧宇杨丁淼王建)
标题:财讯:地下水超采形成“漏斗区” 树立立体的水资源利用体系迫在眉睫
地址:http://www.cmguhai.com/hgjj/1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