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31字,读完约6分钟
你好,我正在创业,你能扫码支持吗? 在地铁14号线,一位女性将手机二维码对准乘客,作为小礼物给了他口罩。
这位女士来往于地铁和站台,希望能用同样的开场白,扫描乘客出示的二维码。 答案往往不是很感兴趣
日前,北京交通执法总队轨道大队四中队对所辖线路、车站,开展了打击代码销售行为的专项整治工作。 据记者调查,在地铁线路上,相似的扫哥族依然出现,但在创业备受瞩目、寻求支持的背后,隐藏着生意经。
古老的习俗
创业引人注目,寻求开张
你好,我是自己创业做美食的,现在店铺才刚刚开始。 麻烦你扫一下代码,能关注一下吗? 中午12点30分,从地铁14号线望京南站到九龙山站之间,一位穿着褐色大衣拿起手机的女性笑着对乘客说。 在她几米前,另一位女性也出于同样的理由,向车辆乘客出售扫码表示关注。
尽管很多乘客婉言拒绝了,但两人还是没有打退堂鼓的意思。 她们的目标顾客都是女性,对于车内的男性乘客,她们直接跳过。
你好,我们是酒店的员工。 可以扫码吗? 关注扫码赠送住宿优惠券。 下午2点10分,在7号线桥湾站的候车室,一名女性向站台的乘客进行了介绍。 一旦乘客怀疑其身份,该女性就从手机上呼叫在酒店工作的电子工签,姓名、酒店名称一应俱全。 我们不骗大家,只是领导给了销售任务,我们没能来地铁。 如果关注的话就可以领取券。
记者用手机扫了女性取出的二维码,跑出了国内某酒店集团的微信公众号,关注后,弹出了一条消息,表示是天坛附近的酒店。 记者扫码关注时,另一名女性突然出现,对着记者拍照。 放心,她是我的同事,留下工作痕迹,是为了我们完成任务。 期待您今后的光临
一位乘客表示,以前有自称某保健品企业品牌的推销员加入,当天晚上带自己去了保健品群。 第一个登广告,没有其他文案,之后下降了。
最近,虽然很多扫码引人注目的人变少了,但还是能见面,我没有清理过扫码。 市民卢氏说,创业者提供的东西自己不感兴趣,担心扫码后会有什么安全风险。 他们的活动规律是,上午10点以后,下午2点到5点之间多一点,周末也多一点,工作日早晚的高峰期车很拥挤,很少见到他们。
生意经
健康食品、减肥食品是主角
下午4点5分,在地铁10号线角门西站站台,一名背包女性不重复地拿着口罩,免费发放给乘客。 对不起,我是自己创业做牛奶的,今天送口罩。 请扫码关注我的店。 女性不断向周围的乘客推销,如果被拒绝,就在月台上寻找下一个目标。
这个女人后面跟着另外两个女人。 当记者扫码关注时,这位女士声称另外两人是她的徒弟。 听说记者也想入行时,这个女人摆出一副老师傅的样子:我很想做这把钥匙。 听到10人中9人的拒绝,即使只有1人关注,也是成功的。
在地铁14号线,自称创业的女性走在地铁的车厢里,乘客一关注微信,就会不时收到该女性的养生饮食减肥新闻和照片,并通过微信邀请她到店里体验。 体验流程是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对客户进行营养配置,计划饮食,销售企业的养生饮食产品。
一位扫码女性坦言,自己不是创业者,而是营养顾问,寻找客户销售健康食品和减肥产品,人员众多的地铁成为拓展客户的渠道。 想办法邀请客人去店里体验,并不是所有扫码的人都会乐意去,但总会有有点意愿的人。 此时,需要一点销售妙手。
根据记者的调查,地铁上出现的多个扫码族的年龄都在20多岁,有自称企业员工的,也有自称创业者的。 码族多为从事美容、养生的创业企业,扫码交朋友后,销售人员将其视为隐性顾客,不定期销售企业产品。 在推销的产品中,以健康食品、减肥营养餐、护肤品为主。 扫描过程中,销售员会送纸巾、口罩等小礼物,通过送礼物的方法引导乘客关注扫描码。
一位乘客表示,在商家看来,这种销售模式是双赢的,但其行为破坏了地铁的秩序,利用创业者的虚假身份进行销售也超出了社会的诚信,代码营销行为不应扰乱公共秩序
监督管理很难
通过扫码族的钱来赚取伪装力
有人要乘客的扫码才能赚钱。 我知道干得好一个月能得到一万元的收入。 记者在地铁10号线扫码,发现这位女士的微信名叫倩老师。 扫码结束后,钱倩老师表现得更热情了。 据她所说,自己平时有3个微信号,总共有1万左右的朋友。 我知道大部分人关注代码很快就会被取消。 正因为如此,才需要经常出来持续关注,但是现在每天增加100只个体也没关系。
女性表示,自己平时会准备小礼物,入住时放进背包,找到人流大的线路和网站后才开始销售。 但是,从下午4点左右到晚上10点30分,记者的好友申请还没有被女性通过。
在一点招聘网站本身,美容、养生机构出招聘地扫代码会员顾问的新闻,月薪5000元至10000元,在地铁上邀请顾客扫代码,参加机构活动是其工作的文案之一。 一家养生企业的员工表示,每月有50个扫码任务指标,然后一个顾客奖励1元钱,增加1500个顾客后,一个顾客奖励2元钱。 扫码者入籍购买产品后,销售顾问还可以获得部分提成。
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代码清扫员立即进行制止、出示检查,配合公安机关对其身份进行核定记录,备案身份新闻并发现其涉嫌违法犯罪,移送公安机关。
一位地铁工作人员说,代码家族看起来和普通乘客一样,进站时很难被发现。 根据相关规定,发现扫描人员时,及时制止,备案身份,建议出站。 由于这种扫频行为有风险隐患,乘客希望扫频或无视这种行为。
记者向九龙山站地铁站务员反馈了这一情况,站务员说要加大管理,发现后马上报告解决。 说实话,如果当面发现,解决起来很简单,否则还是很难。 他们一接到手机就是普通乘客,现实中发现和调查确实很难。
地铁7号线桥湾站的常驻人员注意不要轻易扫描站内陌生人给的二维码。 个人的wechat2二维码或者公司的二维码都可以。 不排除扫码可能会给乘客带来经济损失。 那两个女人一直盯着她们看。 乘客在车站扫描陌生的二维码,发现自己的微信和卡里的钱少了,马上向我们求助,我们可以现场工作和解决。
与本报记者赵喜斌李松林文合影
标题:财讯:监管难 “扫码族”钱好挣伪装强
地址:http://www.cmguhai.com/cxjrkj/18692.html